低碳經濟助力“美麗中國”
- 時間:2013-06-18作者:Admin
在氣候問題備受關注的大形勢下,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低碳經濟并不僅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實質更是對能源消費方式、經濟發展方式和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變革,是從化石燃料為特征的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的一次大跨越。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和能源資源壓力,我國又當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能源結構要優化
一棟三層別墅的頂樓陽臺,若干自制的木頭支架,11塊平鋪其上的光伏面板。這個不足30平方米的私人空間,就是家住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萬科城市花園的環保愛好者陳繼霖的“個人發電站”。他的這套光伏發電設備在上海的光照條件下,年發電預計能達到2600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了2噸至2.5噸碳排放。
近年來,以太陽能為突出代表的新能源在我國快速發展,正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統計顯示,二氧化碳三個重要來源中,比例最大的就是火電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1%。因化石燃料過度消耗產生的溫室效應已愈加突出,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漸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是我國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長期戰略選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發展路上“昂首闊步”時,不能忘記眼下煤炭依舊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占絕對性地位的國情: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煤炭的主要消費方式還是直接燃燒,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5%以上;同時,我國能源效率總體偏低,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國的3.3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更需加大煤炭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蘭州之所以能夠甩掉全國“污染最嚴重城市”的“黑帽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推廣煤炭的清潔利用,從民生的高度和政府的層面對高效煤粉鍋爐進行大力推廣。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中國2012年在能源領域的減排成績,我會選擇‘極好’。”近日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接受記者采訪時作出如此評價。
綠色建筑需推廣
在二氧化碳來源中,建筑排放占比達到27%,并且這一數據隨著房屋數量的增加還將繼續增加。根據相關統計,在我國城鄉430多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達到節能標準的僅占5%左右,而新建筑有80%以上屬于高能耗。
發展低碳經濟,建筑低碳節能是重要環節之一。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012年上海世博會就體現了這一理念,其中零碳館格外引人矚目。
零碳館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墻體表面附著的特殊熒光涂料,這些材料白天儲存的太陽能將在夜間釋放熒光,減少照明能耗,使展館成為會發光的建筑。零碳館的屋頂上有20多個五顏六色的風帽可隨風向隨時變化,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空氣泵入房間,完成室內空氣的更新。陽光和水的利用也成為零碳館中節能減排的一部分,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板可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通過屋頂收集雨水,凈化后用于沖洗衛生間、車輛或灌溉植物等,減少了建筑對自來水的需求。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繼續攀升。推進建筑行業實現低碳發展,通過系統的節能設計,利用新的節能材料和技術,實現低碳排放,顯得十分緊迫。
汽車產業要轉型
在二氧化碳排放來源中,增長最快的是汽車尾氣排放,占比25%。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攀高,這一問題已越來越嚴重,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及能源消耗問題也更加引人關注。
解決汽車尾氣排放,除了使用清潔燃油、提高內燃機的燃燒效率等,更重要的是實現汽車產業低碳發展,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替代燃料汽車。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經過近10年的研究開發和示范運行,基本具備產業化發展基礎,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開始小規模投放市場。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還面臨著不少制約,但將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純電動汽車在行駛階段實現了零排放,但其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電力,以及儲備電力所用的電池等產生的碳排放可能不比傳統汽車低。因此,要真正實現電動車的零排放,必須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大采用清潔能源。
近年來,排放標準越來越嚴、小型車消費崛起、節能環保車型的研發步伐加快,無不體現出社會對低碳的重視。然而,汽車產業發展與保護環境的較量將是長期的。
來自:中國建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