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 時間:2011-09-02作者:Admin
記得蒲松齡老先生曾經寫下一副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苦心人天不負是我所相信的,然而,我更堅信“有志者事竟成”。志存高遠者,天道必酬,古往今來,均是如此。
在歷史的天空中,星光斗轉,云蛟俱舞,書寫著一個個人物,夢回青史可看見,千古的遺篇。他,是一位有骨鯁之氣的才子,少年行萬里路,覽千卷書,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的他,因一腔正氣為李陵辯解,激怒漢武帝,遭受宮刑。在那個封建等級嚴酷的時代,他是怎樣忍受著千夫所指,萬夫所詬。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他以他那留將正氣沖霄漢,著成信史照塵圜的精神著稱——《史記》。三千靑史留住,數萬字點滴記錄,一身鐵錚骨,有何怕強加之辱,恩怨早已看清楚,如椽之筆后世矚。
班超,投筆從戎,曾寫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壯懷詩篇,令后人稱贊;諸葛亮,曾給后代寫到“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見其少年是怎樣苦心讀書的。后來他看得清三分天下,對的起千秋功勛;朱元璋,少年曾有一詩,“前山為稱砣,長虹做杠桿,彎月勾中掛,載我江山又如何。”可見他的志向不小,乞丐本是他,放牛過冬夏,傳奇皇帝驚華夏,志在載天下······
到了近代同樣是一個孩子,曾寫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壯懷詩篇。后來他勤學苦讀,長大后為中華命運而苦苦思索,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帶領中國人民驅敵寇,打反動,推翻三座大山,讓這只雄雞一唱天下白——“東方有日懸長空,千秋永記毛澤東。”
還有一個孩子,少年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后求學海外,曾寫下“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的壯懷詩篇,后成一代總理,論聲望名揚海外,談勤政民心所向······
由此觀之,“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地位的高低是不重要的,只要他具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有時候,后退也是一種進步,在后退中獨善其身,厚積薄發。沒有希望時我們要創造希望,有了希望我們就要為之奮斗。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奮斗了倘若不成功,可能是我們的方法有偏差,找準方向,成功只是時間問題。而不去奮斗,就永遠不會成功!
就這樣無盡地拼搏,就這樣堅強地生活,一切的一切不曾吹散我越挫越勇的性格,就讓我們御滄海之志,踏騰云之鶴,扶萬古清風,看鳳舞祥和,為志向而活著。因為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鴻蒙初開,大夢初醒 ……